英子博客:摩洛哥之旅 精华篇 卡萨布兰卡 德吉玛广场

摩洛哥之旅……皇城、遗迹篇
yingzi
2019-01-20

前言

为期两周的摩洛哥之旅终于结束了,从卡萨布兰卡飞回来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飞机上人很满,貌似就我一个亚洲面孔。我坐在临窗的位置,望向窗外的远方,凝视着暮色渐渐降临。当飞机起飞的那一刻,看着远处天边的那一抹红霞逐渐沉入那黑暗的海平线,我竟然泪流满面……

家有时候是你想逃离的地方,但最终还是你走遍天涯海角最想念、最想回去的地方!

回到安静、舒适的家里,终于让自己连日奔波劳累的身体得到彻底的休息和放松。但我们在非洲旅行的一幕幕画面、场景,依旧在脑海里不断的翻滚、重现、再次的上演!好吧,这两天好好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尽可能多地把这些依旧栩栩如生的场景从我脑海中挪到人人可见的文字和图片上,和亲朋好友们一起分享我的这次旅行。

最初种草摩洛哥是我在看风景群里看到群主分享的美图和文字,一队队人骑着骆驼悠然地穿行在撒哈拉沙漠里,风沙大漠中想象着驼铃声声,传向远方,逐渐下沉的落日,把驼队的影子越拉越长,把金黄的沙丘染成了桔红色,直到消失在浩瀚无边的沙海!还有那蓝色如童话世界一般的小山城,也一下子攫住了我的眼球!太美了,我想看、我想去,这是我当时的心声,但又想,在非洲呢,太遥远了!还是把它先当成一个梦想吧,我最终把它放进了自己要去的地方的waiting list。

那句话说的真好!“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梦想会这么快实现。还是去年我在上海的时候,朋友说要去摩洛哥自驾游,我说好啊就没把这事跟自己联系起来。当朋友又问我愿不愿意一起去?当时那感觉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被砸中了,心里的草瞬间长疯了,太愿意了!马上看看自己的安排,接着是查机票,马上把票搞定,这一次的旅行就这么定下来了。

接着是回北京和朋友商量具体的行程,之前对摩洛哥的了解只是知道北非小国、卡萨布兰卡、撒哈拉仅此而已。从朋友嘴里才知道,去摩洛哥除了看风景,还要看四皇城、十九个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遗迹。我急需补课啊,在回美国的飞机上先补看了电影《卡萨布兰卡》,回来之后的两个礼拜每天在网上看有关摩洛哥的各方面的知识,看到后来,感觉自己的魂儿已经把摩洛哥游了一遍,那些个从没听说过的地名、有什么特色景点也已捻熟于心!

这一趟回来,自己亲游了一遍摩洛哥,先讲讲对它的大概印象吧!

这是一个位于非洲西北角的,海岸线长达一千七百公里,面积只有七十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别看地方不大,但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我们逆时针绕着摩洛哥一大圈,开了两千多公里。路上风景不断变化,海滨、田园、高山、深谷、戈壁、荒漠、沙漠、草原、森林都走过见过,视觉上从未审美疲劳过。如果说世界是一个大的彩色地图,而小小的摩洛哥是色彩最丰富的那一个,也是造物主最青睐的地方之一!它不仅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气候也温和宜人!高耸的阿特拉斯山脉斜贯全境,挡住了南部撒哈拉的热浪。很多的欧洲人选择在此度假旅游。北方海港城市丹吉尔更是位于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船只都要在此停泊或调整航向,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丹吉尔的斯帕特尔角,号称“非洲之角”,也是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分界处。站在丹吉尔斯特帕特尔角的海岸边,迎着冰冷的海风、听惊涛拍岸,望向对岸的西班牙,那一刻的自己仿佛石化了一般,真想千万年矗立在那里,看着眼前那深邃迷人的地中海蓝和博大包容的大西洋浅蓝交汇在这里!

摩洛哥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优势但也造成了它历史上被外族的觊觎和入侵。早期罗马人、阿拉伯人先后征服过这里并建立了王朝。二十世纪初,摩洛哥沦为法国、西班牙的殖民地,实际上从十五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这个国家就不太平,葡萄牙、西班牙、英法都曾染指摩洛哥。同时把欧洲的语言、饮食、生活方式代入到这里。所以说摩洛哥虽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但又相对欧化。在这里官方语言是柏柏尔语、阿拉伯语,但很多人会说法语、西班牙语。

摩洛哥在信仰伊斯兰教的世界里属于相对包容开放的,在这里几乎看不到全身包着只露眼睛的伊斯兰妇女。现任国王带头提倡一夫一妻制,忠贞于爱情的唯一,一生只爱一人从国王做起!摩洛哥人的格言是“真主、国家、国王”,可见他们对自己国王的尊重和爱戴。旅行中我看到很多地方挂着国王的肖像照,让我想起文革时期家家户户都挂毛主席像,那种崇拜和热烈的敬仰,如出一辙吧。还有我们旅行中选择住的老城的Riad,大概和这一夫一妻制也有关联。这个摩洛哥老城Raid,一般都是过去有钱人的深宅大院,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房间,那会儿有钱人是可以取好几个老婆的,没个大宅子怎么安置这一大家子和孩子们呀?这制度一废除,大宅子的绝大部分房子都闲下来了,空着也是空着,正好拿来招待游客,而且价格不菲。主人家得了钱财,客人们体验了一把住老宅的乐趣,双赢啊!

一路下来,很少看见工厂。摩洛哥的经济主要是旅游业、鱼业、农牧业,很多东西依赖进口。铁路、陆路交通发达,我们走过的A字头全封闭高速公路,绝对是国际一流水准的。收费、路上车少,路况感觉比美国的大多数freeway都好太多了!120公里限速,不自觉地就踩到150,还特别的平稳!短短十几天游走摩洛哥,只是很肤浅、表面地了解、感受了一下这个地方,体验和接触了这里的人、文化、景致、气候,看看别人的生活,回来继续过自己的日子吧!

 
 

人来人往的德吉玛广场

马拉喀什

柏柏尔语“上帝的故乡”,又叫红城,满眼望去全是褚红色的房子,开车先路过新城,新城规划整齐,干净整洁舒适。我们住在古城边的一家Riad,外表其貌不扬,进去后别有洞天。这座古城建于公元1062年,近千年的岁月蹉跎,仿佛全都凝固在清一色的陶土红墙之中。傍晚我们去了著名的德吉玛广场,看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在人头攒动、喧嚣嘈杂的夜市。这个夜市有千年历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广场中唯一延续使用至今的。

 

傍晚,选好绝佳位置看夕阳西下

 

暮色降临,花灯初上夜未央

 

玲琅满目的夜市

 

地摊儿上的彩灯

 

芭迪皇宫(EI Badii palace)在阿拉伯语意为“无与伦比的宫殿”,它是摩洛哥最古老的宫殿。1578始建,耗时25年,极度奢华。据记载,芭迪皇宫的建造用了意大利的大理石,爱尔兰的花岗石,印度的玛瑙,苏丹的黄金。17世纪末,因迁都梅克内斯,大量建筑材料被搬走,留下了满目疮痍。

 

 

在皇宫遗址一隅留个惬意的侧影

 

 

 

欣欣向荣

 

遗址上幸福慵懒的鸟儿们

 

巴希亚宫,面积不大,宫殿、庭院、雕刻、彩绘、喷泉、绿植都精美异常

 

建于19世纪末的巴希亚宫并非国王居所,而是当时的首相府邸。据说这位首相当年召集了摩洛哥国内最好的工匠,并且选用的建筑材料也十分讲究。全部从意大利、印度和中国进口。花了14年时间才最终完工。这座建筑的建造的初衷是为了安置他的四妻以及妾。后来才成为苏丹妃子的行宫。

 

雕花拱门,马赛克拼就的墙壁和地面再搭配庭中绿植,尽显优雅唯美

 

 

彩绘屋顶,美轮美奂

镂空中的剪影

 

图库比亚清真寺

 

库图比亚清真寺(Koutoubia Mosque),位于马拉喀什德吉玛广场西南方,其前身是原建于1147年阿尔莫哈德王朝的清真寺,后因被发现建筑未正对圣地麦加方向而被拆除,又因纪念打败西班牙人而于1195年在原址上重新

 

在我们住的Raid顶层晒台上看日落

菲斯

菲斯,皇城中最古老的一座。就整个北非地区而言,它也是第一座伊斯兰城市,建都于公元808年。菲斯古城的历史,几乎就等同于摩洛哥的历史。

我们住在城外一个别墅度假园区,早上开车到古城边,走路进城。菲斯古城占地2.5平方公里,有九千多条迷宫般的巷道,300多清真寺,手持google地图都能走丢,这样就滋生了一种行业“指路”,网上游记攻略对菲斯吐槽最多,什么瞎要高价呀,什么把你带到阴暗巷子里,让你觉得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啦等等。这9000多条街巷最宽的不过数米,最窄的只有0.2米,体型稍胖的人休想通过。狭窄的大巷套着小巷,小巷尽头连着更小的巷,在这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寸步难行,毛驴仍旧是唯一可以替代人力的运输主力。从狭窄小巷迎面而来的驮货毛驴,讲述着千百年来不变的生活方式和节奏。

我们在这里,手机信号在某些巷子飘移,让我们一度迷失,我们跟过一个日本团队,但稍一驻足就跟丢了。后来还跟过两个欧洲人,他们有向导,跟着他们准没错,不知在拐过几个巷子时再度跟丢了!最后还是靠我们自己朴素的感觉加上不稳定的高科技找到了来时的路

 

布日卢蓝门,从之里进入有着迷宫般巷道的菲斯老城

 
 

老城内商铺林立

 

小毛驴至今仍是菲斯老城的主要交通工具

 

橄榄

 

椰枣

 

古老的手工织布技术在菲斯依旧使用着

 

手工皮革染坊

00:16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是柏柏尔人(柏柏尔人是摩洛哥的土著居民)的统治者于十一世纪时建造的一个军事城市,1672年,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莱·伊斯梅尔,将梅克内斯定为首都,时至今日,阿拉维王朝仍然统领着摩洛哥王国,因此,穆莱·伊斯梅尔堪称摩洛哥皇室的祖先。

伊斯梅尔是位非常强势的国君,他骁勇善战,从25岁即位起,一生从未战败过,梅克内斯人把他视作“梅克内斯之父”:他收复了被英国人占领的丹吉尔、被西班牙人占领的休达,从而统一了摩洛哥;他还擅长经济建设、政治外交,他统治时期的摩洛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这座城市里,我们逛的比较随意。遗迹很好找,看完遗迹,我们就在老城中漫步……我们在这个城市里的故事很丰富,头天晚上在警局呆了三个小时,漫步邂逅骑行小哥Peter,这其中的故事留待后面细讲

 

巴布·曼苏尔门(Bab Mansour Gate),是摩洛哥最大的门,为炫耀阿拉维王朝第一位君主伊斯梅尔的丰功伟绩而建 

 

老城内粮仓遗址

 

里面冬暖夏凉

 

地面凸起的,粮仓照明通风口

照片上方的是橄榄树,惊叹于它的生命力

 皇家马厩遗址,毁于大地震。从残留的废墟上依然可以想象的出,当年在这里同时养一万两千匹马的宏伟壮观气势!

 
 

梅克内斯以北30公里处的瓦鲁比利斯,是摩洛哥首屈一指的罗马古城遗址。残垣断壁、巨石、廊柱,在荒野中向世人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这一排廊柱气势恢宏!据说这座城市是摩西时代的埃及法老兴建,公元四百年被罗马人占领,发展成为古罗马在非洲当地的中心城市之一,后因大地震毁灭

 

自己这次最满意的照片之一。远处袅袅炊烟在深绿色的橄榄园上空飘散,近处宏伟雄壮的凯旋门残壁,伴着历史的沧桑揭示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辉煌,洁白无瑕的花朵在一片翠绿中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和谐与安宁

拉巴特

即是皇城又是摩洛哥现在的首都,到了拉巴特的时候我们的旅行快接近尾声了。看了太多遗迹、古老的城堡。对于这座城市的拜访,我们的脚步似乎匆忙了一些。皇宫是不能进的,外面有重兵把守,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我们的车从那里一过,就已领略到此地不同与别处。我们站在乌达雅堡的观景台上,久久地凝视着大西洋的海水冲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看着和海浪博弈的冲浪的人儿,古老和现代,历史和现实在这一刻、在这里碰撞、融合,凝聚、升华!

 

乌达雅堡位于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不大

 

 

 

放大十倍,在观景台上看到白帆点点

 

特别要提的遗迹,阿伊特·本·哈度村,好莱坞大片《埃及艳后》,《The Bible》,《角斗士》,《权力的游戏》等拍摄地。位于摩洛哥南部阿特拉斯山脉的一个小村子,是柏柏尔人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建于公元八世纪,那里红墙与古屋相连,依山而建,面向绿州。不仅可以居住还可抵御外敌,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全景

 

 
 

 

当地村民

从山顶俯瞰整个村落
 

留影

 

更新于 2019-01-20
 
 
 
Shopping Cart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