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有美在心
—-金意的水墨丹青观后感
机缘巧合,有幸认识了美女画家金意女士。她又是我的同校学姐,我们都曾在同一片蓝天下,同在我们都挚爱的燕园生活过,有太多的共同话题让我们更像是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很快熟悉而亲近起来。
金意的情调、情绪、情怀让我看到一个生活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她。她的美丽、善良、风趣、活泼、开朗、乐观和热心,让我不由地心生喜欢,不由自主地想更多地去了解她。看了她的许多幅水墨丹青的作品,我仿佛在她的作品中看到了她的为人、品性,真所谓画如其人。
欣赏她的画是一种享受美的过程,那些清淡的、浓烈的色彩;单薄的、厚重的笔锋;安静的、喧闹的场景;秀丽的、宏伟的山河;无论是繁荣热烈还是寂寞衰败,美都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涌入眼底,让你的身心都被美裹挟,那感觉犹如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暖暖的春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芳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陶醉的同时,让人渴望将它一层一层的剥开,慢慢的去细细品味美中滋味,这种美真地可以滋养每个懂得欣赏画作的人的心。
金意的画,缺少不了自然界各类生命的载体,或花、或草、或树、或林,还有穿梭在四季里大自然的精灵们,有春天的飞燕,有夏日里荷塘里嘤嘤飞舞的蜻蜓,有秋天白桦林中深情对望的丹顶鹤,还有冬季与残荷为伴的鸬鹚…..在她的笔下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些精灵们或在山间、在林中、或在溪水边、在池塘里…,金意把她眼中的生灵和自然界的一切美好都永恒地定格在她的画中,让欣赏的人通过这一幅幅画面,更看到画家内心深处的柔软和善良。看到她的画,你会不禁在想:这该是怎样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热爱世上一切美好事物的女子啊!我想只有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无限憧憬,会时时欣赏和享受身边的美好,对生命无比珍惜和尊重的人,才能在她的画中让这一切得以完美体现。
在金意的笔下秋天雨打后的残荷,冬天里枯萎的枝条,甚至面露凶光的老鹰都有一种别样的美!金意水墨丹青画继承了传统水墨画的方法,以墨的浓淡变化来体现色彩的层次,再辅以丹青的着色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画中所表现的美,更多的是大众眼中的美,很容易为大家所喜爱和接受。画中的内容有风景、花鸟鱼虫、有山有水,都是自然界的平常事物,但在她的画里又是那么美的不寻常。她的画构图简洁大气,通常一个画面中有三两个不同事物,所占画面比例恰到好处。画中山水、花鸟搭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就拿春天里盛开的牡丹那幅作品来讲:
这一簇幽静的牡丹,没有那”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热闹和喧嚣,而是在一片嫩绿的春色中悄然绽放,尽情地为春天的稚嫩添加自己浓艳的色彩,在乍暖还寒的季节燃烧自己。艳丽的牡丹是这幅画的重心,首先印入眼帘;画面中的杨柳,随着暖暖的春风轻轻扬起,像翩翩起舞的少女,舞姿曼妙摇曳,让人感到柳枝动态的美;画中那三只活泼飞舞的小燕子是夺睛之笔,它们在花丛间追逐嬉戏,仿佛也在享受着春天的到来。它们轻盈的身姿,乌亮的羽毛,还有胸前那一点朱红,和牡丹花雍容华贵的艳红交相呼应,同样美得不可方物。牡丹、杨柳、燕子结合起来形成了的一个缺一不可的整体画面,让人联想到春到人间万物鲜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金意的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墨丹青的画风,她还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尝试把油画画法带入水墨画中。比如那幅白桦林前的丹顶鹤作品,金意借鉴了油画色彩浓重的表达方式,勾划了一片秋意浓浓的白桦林。同时在这一幅画中,在深秋季节金黄的背景下,运用水墨画法描绘了在秋天枯败的草丛后一对深情对望的丹顶鹤。两种不同风格的画法混搭在一起,分别突出了各自的特点,又搭配的那么相得益彰,和谐美妙!让人看了对那一对灵物艳羡不已。
寥寥几句,真地很难说透我对金意画作的欣赏和喜爱。如果也能勾起你对金意的画作欣赏的兴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美的东西谁不想一睹为快呢?人生最难得的是:自己在欣赏、享受美的同时,能分享给更多的人。金意实实在在地做到了这一点,她用她的画笔把她眼中的美,内心理解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人暖在心头,犹如一股清新自然的风吹过每个人的心田,清爽怡人!感谢金意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12/2/2015于犹他
画家金意,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刘海粟关门弟子-著名画家王挥春先生之徒。她的许多作品在今年九月伦敦举办的”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全球巡展”上,被英国议会官员、上流社会名人争相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