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媒体报道汇总:中国新冠疫苗首获欧盟GMP认证

一﹑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央行等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提出,通过恢复与处置计划的制定和审查,系统重要性银行要全面梳理风险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透明度、降低复杂性,提高自救能力,防范“大而不能倒”风险。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建立附加资本、附加杠杆率、流动性、大额风险暴露等附加监管指标体系。为鼓励银行降低系统性风险,避免引发道德风险,系统重要性银行第一组到第五组的银行分别适用0.25%、0.5%、0.75%、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

**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管理暂行规定》**

–中国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管理暂行规定》,按照人员适当性原则,结合金融控股公司特点,明确董监高任职条件和备案程序,应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技能、经验和知识,并加强任职管理,防控关键岗位人员风险,规范兼职、代为履职、公示人员信息等行为。同时,《规定》明确人民银行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董监高进行备案和监督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责任追究力度。

**一季度地方债发行风格突变,新增仅364亿**

–据券商中国,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仿佛进行了“风格切换”,新增地方债迟迟不发,再融资债券则成主力。数据显示,3月各地组织发行地方债4771亿元,其中包括新增地方债364亿元,再融资债券4407亿元。截至3月末,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债364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8587亿元。专家指出,随着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恢复和专项债资金闲置问题待需处理,今年新增地方债发行工作有所“迟到”,预计,二季度新增地方债发行速度将会加快。

**建行等5家银行的涉房贷款指标超标**

–据中证报,14家已发布2020年年报的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5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此外还有多家逼近红线。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新冠疫苗首获欧盟GMP认证**

–中国生物发布消息,4月1日,匈牙利国家药品审批监管机构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正式颁发新冠灭活疫苗欧盟GMP证书。这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在欧盟获批使用和GMP认证的疫苗产品,迈出了中国新冠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新的一步。

**机构预测3月CPI 同比涨幅回正**

–据经参,多个机构预计,本周五发布的3月CPI同比涨幅重新回正;春季基数效应减退,猪肉鲜菜价格继续回落,或拖累反弹幅度。其中,国泰君安证券预计,3月CPI同比涨幅回升至0.2%附近。3月猪价高位下跌,节后猪肉需求走弱带动肉价下跌,全国猪肉平均价格环比下跌9.6%。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预计,3月CPI同比继续上行至0.7%左右,主要得益于翘尾因素的抬升以及原油价格上涨对新涨价的拉动,食品项本月为拖累项。

**习近平: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据新华社,习近平指出,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二﹑固定收益/外汇

**中国央行:优化债券交易流通机制安排 提高债券交易流通效率**

–中国央行发布2021年第4号公告,对2015年9号公告进行了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基础设施机构之间通过建立系统直连的方式,落实电子化传输的要求。二是不再要求发行人或主承销商向同业拆借中心提供初始持有人名单及持有量。三是强化基础设施机构的中介服务职能。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制度,指导基础设施机构做好服务工作,促进市场持续高质量发展。

**外汇局:提升个人外汇服务质量,便利经常项目外汇业务办理

–外汇局《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新版《个人购汇申请书》进一步优化填报项目和方式,提高填报效率。二是优化留学购付汇、薪酬结售汇等个人部分经常项目连续性、周期性业务的办理流程。三是要求银行建立个人经常项目特殊外汇业务处置制度,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办理个人真实合法经常项目外汇业务。

**一季度永续债发行数量增规同比下降近千亿元**

 

–证券日报报道,2021年前三个月,共有10家银行发行10笔永续债,发行规模仅为442亿元,相比之下,2020年同期虽然只有6家银行发行永续债,但其规模高达1412亿元。其中,地方中小银行占比达九成,每只发债规模偏小,因此尽管一季度银行永续债发行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但合计发行规模却同比下降近千亿元。

**上交所对首批个别公司债券申报项目启动承销业务现场督导试点工作**

–券商中国报道,近期,记者从上交所获悉,上交所对首批个别公司债券申报项目启动承销业务现场督导试点工作。旨在督促中介机构切实履行尽职调查和核查把关责任,丰富申报环节监管手段,形成有效监管威慑。

三﹑大宗商品/股市

**深交所今日正式实施主板和中小板合并 深市发展启新程**

–据中证报,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今起正式合并。这是深市主板在时隔二十一年后恢复上市功能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小板在完成探索使命后光荣“退役”的历史性时刻。两板合并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专家认为,两板合并后,深市板块结构得以优化,将形成主板与创业板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全新发展格局,将更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全局。

**基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考虑 京东数科撤回科创板IPO申请**

–上交所4月2日晚发布公告称,因京东数科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根据相关规则,上交所终止其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据悉,京东数科此次撤回科创板IPO申请是基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考虑。

**公募基金去年营收超千亿,狂赚374亿!易方达、汇添富利润超25亿元**

–据中国基金报,2020年深圳地区基金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95.05亿元,全国占比27.47%,净利润80.54亿元,全国占比21.53%,以此推算出全国公募基金行业2020年营业收入超千亿,达到1074.08亿元,净利润达到374亿元。目前12家净利超10亿元,易方达和汇添富净利润超25亿元,强悍的赚钱能力。前12大巨头盈利独占76%左右水平,充分显示出当前基金行业盈利已经高度集中于龙头。

**隆基正式入局氢能,私募巨头朱雀入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4月5日,工商注册系统显示,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31日注册成功,股东为西安隆基绿能创投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隆基创始人李振国亲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标志着4000亿光伏龙头——隆基正式入局氢能。

**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近期增持1.56亿股H股股份**

 

–券商中国报道,中信证券4月2日晚间公告,中信股份自3月22日至4月1日持续在二级市场增持中信证券H股股份,合计增持股份数量达到1.56亿股,增持比例达到中信证券已发行股份的1.21%。记者以均价17.31港元来粗略计算,中信股份这笔增持耗资约27亿港元。

四、公司与行业

**两部门修订《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发布消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稳妥统筹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对《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进行了修订完善。其中,投资补助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部省联网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项目按设备购置和安装费用核定投资的40%补助,国家审批工可的项目按照总投资的100%补助。

**清明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68亿元**

–据中新网,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

**清明档总票房超8亿,持续刷新清明档票房纪录**

–北京日报报道,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4月5日下午19时28分,2021年清明档总票房正式突破8亿元,打破清明档票房影史最高纪录并持续刷新。其中《我的姐姐》目前票房占比近50%。据悉,《我的姐姐》出品方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横店影视、中国电影、猫眼娱乐、阿里影业等。

**LG正式宣布停止手机业务**

–据新浪财经,当地时间4月5日上午,韩国LG电子召开理事会,正式宣布停止其手机业务。LG电子表示,面临持续加剧的行业竞争以及业绩下滑,公司将改革业务结构,将内部资源进行更高效利用,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据悉,目前,LG电子的手机业务部门有4000名员工,决定关闭该部门之后,这些员工将在下周转移到该公司的家电部门和电池部门。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hopping Cart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