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试图孤立伊朗之际,伊朗与中国签署了一项广泛的经济和安全合作协议,这项协议将推进伊朗长期以来在西方大国之外深化外交关系的努力。
两国外长扎里夫(Javad Zarif)和王毅上周六在德黑兰签署了这份有效期为25年的协议,这项协议已酝酿五年之久,双方都表示这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
协议的细节尚未公开,但根据去年流传的一份协议草案,中国将对伊朗核能、港口、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等项目进行投资,另外还包括转让军事技术以及投资伊朗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等内容。
伊朗半官方通讯社Tasnim上周六表示,作为投资回报,中国将获得稳定的伊朗石油供应,Tasnim称,两国还同意建立一家伊朗与中国合资的银行。这样一家银行可能会帮助伊朗政府规避美国制裁,而美国的制裁实际上阻止了伊朗进入全球银行系统。
伊朗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上周五在协议签署前表示,这项合作为伊朗和中国参与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中包括中国的 “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一带一路”是指中国庞大的全球投资和发展战略。
这项协议的签署将深化伊朗与中国的合作。目前中国正努力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伊朗在遭受美国制裁打击后也在寻找提振本国经济的办法。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伊朗重要的贸易伙伴,在美国针对伊朗银行系统和包括石油在内的主要出口产品实施多项制裁的情况下,中国为伊朗提供了一条至关重要的出路。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退出了2015年与伊朗达成的国际核协议,并实施了这些制裁,试图迫使德黑兰协商达成一项更广泛的新协议。
伊朗和美国目前正在就如何重返2015年核协议谈判展开争论。
伊朗在2015年的核协议中承诺向外资开放,但由于美国退出协议,加上美国的严厉制裁,让许多西方公司不敢贸然向伊朗投资。
如今与中国达成的协议有望让伊朗获得急需的外资。
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资深顾问埃斯凡迪亚里(Dina Esfandiary)表示:“这让伊朗可以更硬气一点。”埃斯凡迪亚里曾参与撰写一本有关伊朗与中国和俄罗斯关系的书籍。“我觉得这会让欧洲和美国更紧张一些,因为看起来,伊朗可能有办法摆脱经济钳制。”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对伊朗石油的进口量大幅增加。预计3月份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91.8万桶/日,为两年前美国对德黑兰实施全面石油禁运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些报道促使拜登政府发出警告,称可能会把特朗普时期针对伊朗石油的制裁措施加诸于中国。
石油贸易的局部恢复加上国内工业的增强刺激了伊朗经济的温和增长,并让德黑兰在可能与拜登政府进行的核谈判中拥有了一些筹码。
伊朗从2019年开始就逐步中止履行核协议,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如果伊朗重新遵守核协议承诺,他愿意重返协议。而伊朗方面要求美国先解除制裁,然后伊方才会对美方的要求做出让步。
2月份,伊朗拒绝了欧盟提出的和美国展开非正式会谈的建议,坚持认为美国必须先取消制裁。自那以来,美伊双方一直没有做出让步。
西方外交人士此前一直在关注中国外交官对德黑兰的访问,寻找中方能否帮助打破美伊核僵局的迹象。
伊核协议的全称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由伊朗与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德国达成。欧洲外交官表示,欧洲、俄罗斯和中国都支持让伊朗和美国重新遵守这项协议。
伊朗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但伊朗对中国的日益依赖也引发了伊朗国内的批评,批评者指责伊朗政府放任中国对伊朗国内的关键部门施加过大的经济影响力。新冠疫情期间的反华情绪则加剧了这种批评。
但埃斯凡迪亚里表示,对伊朗来说,与中国达成的这项协议释放出一个信号,即伊朗拥有强大的盟友,包括一个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国家。但埃斯凡迪亚里称,这种伙伴关系有其局限,也不会改变中国在中东的处事方式。
她指出,中国会在适合自己需要的时候支持伊朗,也会在适当时候忽视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