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9月,在杭州的一家工厂,一名工人在焊接一个钢制自行车轮毂。
图片来源:CHINA DAILY/REUTERS
受成本上升的打击,一些中国制造商正拒绝接受新订单,甚至在考虑暂时关闭业务,此举可能会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更大压力,并导致更严重的通胀。
原材料价格飙升和工人短缺已对中国的较小型制造商造成了压力,其中包括许多向美国和其他西方市场销售产品的制造商。虽然许多制造商已经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海外买家,但对于一些制造企业来说,成本上升的影响很大,它们发现很难将价格提高到足以抵消相关影响的程度。其他制造商则不愿冒被竞争对手抢走生意的风险。许多企业现在正在寻找其他解决方案,以避免亏损。
总部位于中国南方的厨房通风设备生产商中山市吸力王电器有限公司(Zhongshan Xiliwa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在5月中旬时告诉客户,公司将暂时停止接受新的订单,并敦促客户等两周后再议价,因为价格波动较大。
该公司在给买家的通知中称,自4月份以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原因是金属、玻璃和开关的价格大幅上涨。
中山一家玻璃厂的老板Xing Jialiang说,他的公司也没有好的选择。他表示,今年到目前为止,他的公司已经提价5%左右,但这不足以跟上成本上升10%的步伐。Xing称,成本上升的部分原因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关闭或限制了一些高污染工厂的生产,包括那些玻璃生产厂。玻璃生产是能源密集型行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中国已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Xing称,如果原材料成本继续上涨,他的公司可能在一个月左右之内就不得不停产。
许多制造商希望,如果推迟接受订单或放慢生产速度,就能挺过目前的成本上升期,而不会蒙受重大损失,直到大宗商品价格恢复正常或全球消费品需求降温。 随着西方消费者花掉纾困支票和疫情期间积累的储蓄,从自行车到笔记本电脑在内的各种商品订单均已大幅增加,这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压力,推高了原材料价格。
但如果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或者西方消费者的需求没有降温,那么制造商的对策可能会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工厂限产只会加剧商品短缺,这反而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成本压力。

4月26日,工人们在江苏的一家工厂检查填充玩具。
图片来源: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丁爽称,如果投入成本压力持续存在,中国会有更多制造商要么被迫停产,要么将成本转嫁给国内外消费者。他称,制造商选择后一种方案可能会比较普遍,因为最近亚洲其他国家暴发了新冠疫情,这使中国制造商在与买家打交道时的议价能力增强。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美国等一些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出现更大通胀压力;美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创2008年以来最高。
丁爽称,研究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与美国的消费者通胀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中国领导人也对这种情况表达了关切,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其他原因。中国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强劲反弹,极大地依赖于中国红火的制造业。如果制造商继续难以盈利,可能会拖累中国经济复苏步伐。这种情况还可能导致国内通胀更严重,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另一个不利因素。
最近公布的衡量中国工厂活动的指标显示出放缓迹象。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4月份的51.1略微降至5月份的51.0,主要因为新订单降温,不过该指数仍然高于荣枯分水岭50。一项追踪小型企业的分项指数在经过两个月的扩张后于5月陷入收缩状态。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高级中国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周一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鉴于中国经济已经高于疫情前的趋势水平,我们认为今年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
最近几周,中国官员多次就投入成本上升发出警告,包括要求大宗商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不要进行操纵市场、囤积居奇和其他可能推高原材料价格的活动。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一项追踪中国制造商关键原材料采购价格的指数在5月份升至72.8,是2010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央行上海分行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47%的受访制造企业计划在近期调整产品价格。中国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吕进中在5月份的一份官方出版物中撰文写道,有37%的受访企业表示将谨慎接单。文章称,超过38%的受访企业预期未来一个季度原材料均价仍会上涨。
吕进中还说,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之际,中国应该考虑人民币适当升值,抵御输入性通胀的影响。
许多中国工厂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并不总是有足够人力能满足全球对其产品需求的激增。

5月26日,南通一家工厂里火花四溅。
图片来源: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位于中国南方制造业新兴城市东莞的亚洲鞋业协会(Asia Footwear Association)秘书长David Li说,亚洲地区许多鞋厂今年的订单激增,但一直难以招到足够多的年轻员工。
他说,这个问题并非广东独有,而是遍及全国。他还称,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当快递员,也不愿去工厂上班。
佛山市现代铜铝型材有限公司(Foshan Modern Copper & Aluminum Extrusion Co.)是广东省一家铝材加工企业,拥有约700名工厂员工。该公司表示,即使今年加薪10%,该工厂仍短缺70名工人,而疫情前其加薪幅度通常为每年3%。
该公司代表Huang Ruifeng表示,显然,这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还不够有吸引力。他表示,疫情可能促使更多工人留在家乡,而不是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