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为原创,转载需要获得许可!
1911年,為了支持革命事業,孫中山到美國華僑社區募集經費,孫中山從舊金山坐火車到了奧格登,在那裡的華僑社區停留之後,到了鹽湖城。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發生的時候,孫中山在鹽湖城。
1911年美國時間10月10日早上,孫中山從鹽湖城啟程去了丹佛。
在中國選舉孫中山為總統之後,鹽湖城當地的報紙到華人社區去採訪,了解到孫中山1911年10月7日到9日,孫中山住在鹽湖城中國城的旅館。他本次募集到6000美元經費。
1869年,華人修建了鐵路之後,一部分華工返回了國內,一部分華工留在了猶他,繼續在礦山工作,或在鐵路當搬運工,華人的足跡遍及了猶他的每一個角落。大部分華工生活艱辛,拿著比白人低的工資,住在低矮的房子。受到歧視。
當時,礦工的工資是5美元一天,華人不被允許做礦工,只允許做1美元一天的工作,比如廚房工作,洗衣工作。在一個礦山,華人被強行塞進一個採礦車,推到了山下。
也有華工開辦了自己的生意,但那個時候經常發生火災,華人的財產在火災中化為烏有。
大部分時候,華人都過著艱難的生活,他們沒有能力把孩子接到身邊撫養,也沒有路費可以回到中國。曾經一個華工看著一個白人女孩子發呆,他請求她的父母,讓他抱一下這個女孩子,因為他自己的女兒也應該這麼大了,但是他的孩子在中國,他不能看到她,抱著她。
1882年,排華方案通過後,猶他的華人急劇減少, 在1911年,孫中山來到猶他的時候,記錄在冊的猶他華人只有200人左右,在鹽湖城的華人估計在100人左右。他們自己生活拮据,但為了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他們捐贈了6000美元,相當於平均每個人捐贈了2個月工資。
當年在美國修建鐵路的華工的屍骨有的運回了中國,但還有一些人至死沒有能夠回到中國,他們中的有些人我們至今不知道他們的身世和年齡。當時的華僑組織秉公堂把他們安葬在華僑墓地,他們的墓碑上有的只有名字和自己的村莊名字,不知道來自哪一個省,也不知道出生年月,不知道去世的時間。
他們的墓碑上,都寫著中國。他們在活著的時候,不能回到中國,他們的靈魂在這異國他鄉,躺在一塊刻著“中國”的字樣的墓碑下,和他們省吃儉用捐贈革命經費一樣,都是濃濃的家國情懷!
鹽湖城秉公堂长老吳結興帶領猶他州中國文化中心及秉公堂各位長老祭拜華僑先友。這是秉公堂100多年的傳統。
秉公堂和孫中山有很深的淵源,當年孫中山到美國募集經費,秉公堂提供了很多幫助。
早前盐湖城的秉公堂旧址。